很高兴能看到搂住这样有实际目的的参数化设计。
说主题:
如果现在的课程前提就是对这种设计方式的应用,之后要找到一个好的应用根据。
而参数化的根本出发点,是找到一个有说服力的 “参数”
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被量化的 “基本”是很局限的。
这直接导致了,在现阶段各种设计成果种,都是以比如说:
“生态”-ecotect 的计算成果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参量/
结构系统。。等
等比较容易量化的点,来作为理论支撑。
从而获得这个设计方式所特长的生产结果。
3维单元渐变,与形体相结合。等等,对于“立面开洞”这种手法以备用的没有任何意思了。
前一阵做一个重要的作业,做到表皮部分的时候很犹豫如何入手,
当然,这是根据生态节能软件的计算结果,从而进行参数定义,
得到一个漂亮的渐变开孔的表皮效果,应该说是一个有根据,又出效果的解决方案。
但是,瞬间有种自我放弃,并向技术妥协的感觉,(个人感受)
举个例子:如果在设计中西面是观景需要,或尽是办公室的大厅,
因为西晒所得的数据结果,会提示在这部分相对封闭表皮。
这样一来既有一种矛盾,
另外这个假设是建立在对日照控制只能由表皮封闭度,或是外置遮阳板尺寸来影响的。
(实际上,防辐射玻璃,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反而使更合适的解决方式。)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但是朋友们作为设计师,要能正确的选择工具。
法拉利进了村,没有北京吉普好用。
什么时候用什么车,大家把握好了。
另外很高兴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顺便在感谢一下abbs的fora和这里帮助翻译材料的朋友们。
希望我们中国建筑的设计水平在这些有益的技术交流中,更快的提升(现在已经不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