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 老师让我学UG,我实在不想学【看了这个,你还会纠结学Rhino,Alias,Pro/ E还是UG?

  [复制链接]
NOONE 发表于 2012-8-5 05:09:09
楼主
本帖最后由 a1781314 于 2014-12-5 10:46 编辑

樓上說的中肯!
我來自台灣!
我也講講好了,目前我做的設計全部由rhino完成,
至於輸出有沒有問題我很難保證,但是我保證模具廠不會把我的圖拿去逆向重新繪製,為什麼我知道呢?
因為我跟模具廠商關係良好,而且我的3D圖稿,已經包含各部位的拔模角度,
換而言之,就算模具廠商不滿意拔模角度甚至方向,
也只會問我可不可以改,而且是由我來改(這點我比較放心),
也曾經有模具廠商重健我的圖面,但是被我退掉了(感覺問題。。。),
軟體只是工具,作圖的方式,繪製的完整性跟使用者有絕對的關係,
就算是工程類的軟體,做出來的曲面也不見得是沒有問題的,
同樓上,我也修補過SW或者PROE設計出來的產品,
不過只能說面數非常多,小碎面也滿多的,
不過問題在於RHINO讀檔的能力還是前人健模的能力,我不能確定,
RHINO也可以繪製的很完整,
一般來講重健圖面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若你是協力廠商,
你收到很完整的圖面,會花力氣重建嗎?
大多是破面很嚴重,或者曲面順暢度有些問題才會重建吧?
使用者才是關鍵,這點很絕對!
RHINO有他的獨特性跟優點,但是也有其缺點,SW跟PROE也是!


不想浪費時間在太多軟體上面這點,我贊成,畢竟我們是設計師,不是軟體工程師,
我們應該要著重在於設計方面,而不是軟體上面的繪製。。。

但是我覺得基本上還是有一定的3D水平,除非你的身分地位只需要畫畫手稿,
就可以有人幫你建好模型然後詢問你這樣的曲面跟造型有符合您的需求或者手稿嗎,
不然還是得認命練習一下3D能力,
為什麼健了外觀模型,後續的銜接人員要重建呢?
或許因為這外觀模型真的太外觀,拔模角度0,不是一個封閉實體,甚至破面太多,

你提供的幾個CATIA視頻,很抱歉這只能算是第一階段的概念發想,連外觀3D都不能當作是外觀3D,
就算需要給後段的機構人員,你也必須要建立一個可以轉成IGS或者STP的3D圖檔,

[/hide]

至於我覺得RHINO要到甚麼程度呢?
最少,你的3D圖檔是可以封閉成實體的(一個多重曲面的封閉實體),
最少,你的產品外觀是有拔模角度的(當然啦,可以沒有拔模角拉,跑很多滑塊),
這樣給模具廠商,頂多被改除了外觀以外的地方而已!
如果不想被改任何地方,就是每個地方的繪製都要考慮周詳,但是有點過了。。。畢竟是設計師!

评分

参与人数 1技术 +5 收起 理由
Jesses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关于大陆地区Rhino原厂培训中心
NOONE 发表于 2012-8-5 15:26:26
2
本帖最后由 NOONE 于 2012-8-5 15:35 编辑

閒來沒事弄個舉例,但是有點缺陷,你參考參考吧!
這是一個某產品的某部件的某地方。。。


一般沒有接觸過後段加工的人,繪製圖面應該如下圖,
環狀陣列,不會特別去做拔模以及方向性的繪製。

為多重曲面的封閉實體,轉換STP以及IGS亦然,
相信這圖面就算不能開模,還是可以修改以及使用。


但是考慮模具開發,要AB模,不跑滑塊。。。
就會把肋方向拆成下面的方式來作圖!

照理來說每個肋都應該有獨立的拔模角度,儘管他實際尺寸非常之小,
但是成品為TPR材質,所以這樣開模基本上問題不太大。。。
當然這不是開模的圖面,這我臨時改的。。。



原先的3DM檔案,99個曲面封閉為一個多重曲面,


轉出IGS,依然99個曲面封閉為一個多重曲面,


轉出STP,由102個曲面封閉為一個多重曲面,自動多分割了幾個曲面


以銜接人員的想法,
如果當我今天收到第一種圖面,
有四條肋都方向錯誤,加上這種圖面修改的工序。。。
不如按照原始尺寸重畫一個。。。(這或許就是銜接人員重畫的原因)


至於最少要到甚麼程度,實在很難去說明!
你的圖面可不可以用,或者繪製的情形如何,沒人說的準,
也要觀看你的銜接人員的要求到哪邊

基本上自己繪製的圖面在RHINO的狀態下,最少需要封閉而沒有外漏邊緣的,
我自己都會反驗證自己出去的圖面,
如果以上面這款簡單的例子,轉IGS以及STP都可以封閉為實體,
但是很多情形會轉成IGS以及STP,會出現某部分的外露邊緣,
例如我刻意將其中一個肋往外移動超過系統公差(預設為0.001mm)

例如這樣,這情形可大可小。。。
不是作圖方式有鬼,就是系統公差造成的關係,
作圖方式有問題,大概類似明明兩個曲面接不起來(大於系統公差),硬是要接,
或者用很奇怪的方式把面補起來,導致亂七八糟的雜面都出現了,

如果覺得自己作圖上面沒有太大的瑕疵,而且也沒出現太多亂七八糟的雜面,
在設定上修改一下系統公差

降為0.01(台灣稱為1條,這精度很高了。。。)游標卡尺1小格。。。

這樣可以組裝又封閉為實體的多重曲面,我個人視為合理。。。(不代表我是正確的)

以上為不負責任解說,應是有些瑕疵存在!哈哈!參考參考囉!

评分

参与人数 1技术 +5 坛币 +5 收起 理由
Jessesn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NOONE 发表于 2012-8-5 15:45:38
3
本帖最后由 NOONE 于 2012-8-5 15:48 编辑

首先拔模角度我建模前已經考慮好,這個我沒有問題
我的問題就是在,應該把一個面,做成一個封閉的實體,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這個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我不能完全理解這個。
是不是把我原來的一個沒有厚度的面做出厚度就可以了?是指做成一個零件麼?那這個零件內部的地方卡在其他什麼零件上的這些結構我也要建模麼?

23252354 发表于 2012-8-5 12:46 [/quote]


不是把一個表面的"面"封閉成為一個實體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眾所皆知,是產品就會存在厚度,哪怕是只有0.01mm一條的厚度來講。。。
型式上有了厚度,但是毫無結構,跟只有一個面差不了太多,

說不定在外觀有二十個曲面構成,
但是其中有幾個曲面的順暢銜接度不到G1,
硬是偏移曲面長出厚度,但是實際上破掉了,
這其實長出厚度意義也不大!

至於結構上的繪製,以及外觀的繪製到甚麼樣子的程度。。。
真的很難說的準,如果今天公司分工很細,若你只負責外觀健模,
又何嘗不能只建立出你想要的曲面即可,
後段人員在依你的曲面造型曲作結構部分的銜接建模,

若是公司需要你繪製出結構部分,你就必須考慮更周全,
身兼ID以及RD的經驗跟技術!
NOONE 发表于 2012-8-6 01:30:45
4
本帖最后由 NOONE 于 2012-8-6 01:33 编辑
我拿我的手机的后盖来举个例子,当然手机设计都是AI或者CD...60968
如果我的模型如果想让工程师使用,建成这个图里面的两个程度,行不行呢?
第一个就是仅仅一个面,一个“表皮”,没有厚度,没有里面的这些突起凹 ...
23252354 发表于 2012-8-5 23:32



該怎麼說呢!


正常來講,產品開模,最終出現成品,
他之前一定會有一個最終的3D圖檔!
這個最終圖檔是怎麼樣呢?
就是你拿到的手機殼後蓋的樣子,圖檔離真實產品相去應該不遠,
如果差別應該是縮水尺寸,或者後續的手工加工之類的!





就你所畫的是第一階段的外觀3D圖,這個面可不可以用?可以!
但是好不好用?不確定!


但是前段的設計外觀人員只提供了一個外觀面?
然後又在圖面不複雜的狀態下,
很多後續接手人員或許直接逆向重新建模,
省的檔案日後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為什麼學校老師為什麼叫你使用UG呢?
或許那邊的市場跟環境,後段多半使用UG之類的?

如果今天市場與環境後段人員都改用RHINO了呢?
你是不是又要換成RHINO?
或者SW甚至PROE之類的?

回到手機殼問題,你要畫到甚麼程度交圖?
要看你待的公司跟你的身分地位,
今天地位高了,名氣大了,你光用手畫個兩筆畫。。。就有後續銜接人員了!
如果剛出茅廬,如同我。。。還是練習一下3D的完整性比較好!

以我目前的工作內容。。。很抱歉,我畫的造型就是最後的最終成品!
所以例如手機殼,我就要繪製到有產品厚度,拔模角度,然後肋,卡勾,尺寸配合,孔位容錯值這些都要涵蓋,
除了產品縮水率,模具廠會依照你給的材質去抓縮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坛币 +5 收起 理由
Jessesn + 5

查看全部评分

NOONE 发表于 2016-8-2 10:53:06
5
想不到時間一晃就過了四年多了!!!
當初提問的同學怎麼沒有來分享一下這幾年的使用跟工作心得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