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不少高校的BBS上,增加了一个特殊的讨论区——“晒黑区”.不少学生在网络上晒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以提醒其他的学生不再上当.
有些活跃网友的发 帖量在两周内已近百个.据某高校“晒黑区”的“斑竹”介绍,“晒黑”是今年网络高频用语“晒客”一词流出的新分支,它指的是网民通过网络,将生活中欺骗现 象及社会上不公平事实公布于众,以此提醒并提醒更多网友的一种网络行为.
大学生坦言:我们涉世未深需要探讨交流
“晒黑”晒的是自己消费时的受骗经历,包括购买各类产品甚至应聘的黑单位.在登陆了沪上几家著名的“晒黑网”后笔者发现,其实初涉社会的大学学子早已经成为了“晒黑一族”的“主力”.华东师范大学广告系的张洋就是“大学生晒黑族”的一员,网名“果子”的他在上海某论坛上的“晒黑”发帖量高居榜首.据他称,他自己在今年暑假的时候付了高额的学费去参加一个“广告设计培训班”,可两个多月的课上下来,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当时,我听到许多同学也在反映这个培训班的老师水平一般、专业配套设备不完善,所以我立马加入了'网络晒黑族',将这个培训班暴露在阳光之下,提醒更多的大学生不要上当.”
除了小张亲身经历的“培训班名不副实”真实案例之外,笔者还在论坛上看到某高校社会学系Lisa所发的“晒黑帖”,她的主题是网上购物上当.“上周我向一个网上卖家购买相机.按照要求,我先将2700元人民币划到支付宝上,然后他交货.可当我把钱划给他后,支付宝就将我的账户冻结起来了,说卖家的资金源有问题.我马上联系他,但任何联系方式都联系不上了.希望大家以我为前车之鉴,在网络购物前认准卖家诚信度.”
张洋告诉记者,“大学晒黑族”的“晒料”往往集中在实习遭遇不公平对待、参加培训班被欺骗、逛商场遭遇黑店、介绍工作遭遇黑中介等现象.同学一般在遇到这些郁闷的事情或者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之事时,苦于找不到解决途径,因此就会转投到“晒黑”这样一个有网络315之称的平台来.“我们涉世未深,还不知道如何及时准确地处理棘手的问题与尴尬,在网上我们能将不平之事告知天下,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寻找对策,并提醒更多的网友注意.这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张洋道出了 “晒黑族”愿意“晒黑”的原因.
“把'黑'晒出来之后,可以获得网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你晒出自己遭遇的问题,不仅自己心情舒畅了,说不定很快便会有许多人来帮你出谋划策;你暴光的事情,说不定能使许多人少走弯路、减少麻烦,大家一起参与讨论,说不定你会有更新的见解和体会.”某高校软件学院的小詹虽然不太主动“晒黑”,但是他在浏览了许多“晒料”后依然有自己很深的体会.
专家建议:鼓励晒黑 但切忌“消极用语”
社会学家文军教授认为,“晒黑”不是简单的打击报复;不是无聊的愤世嫉俗般的发泄;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为了维护自己或他人的权益,为了维护社会正义,为了维护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同学们“晒黑”.“说实话,现在社会上针对网络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有很多的说辞,但在晒黑这个环节中,却体现了网络发展积极的进步面.'晒黑'的诞生无疑是给了大学生一个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在沉默中升级的可能性.”
不过,在鼓励的同时,不少专家也提出,大学生成为“晒黑”主力军的原因可能是由大学生还没有经历过很多的社会挫折,一有问题就“晒”,一有烦心事就“晒” 的情况造成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学生在“晒黑”时尤其要注意对自己价值观的把握和对其他大学生的影响.“有些学生经历了一点小事,就在帖子中完全否定我们这个社会.有时,往往就是一个消极的观点、一个片面的陈述,就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大学生在'晒黑'中需要注意自己的措辞,看待问题也更需要客观辩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晒黑'的作用.”
专家指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需加强
大学生在网上如火如荼的“晒黑”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不少专家建议,大学生要真正实现自我保护,纯粹的网络发泄、网上取经是不够的.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防范于未然,才能在待人处事时将风险降到最小.
其实,大学生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和社会打交道,接触的群体相对复杂,受到欺骗是常有的现象.因此,前期自我保护措施的采取相当重要,如在打工前适当了解高等学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规定、咨询有关维权组织、明晰某一行当工资最低标准、牵涉到中介时要多长一个心眼……另外,大学生在迈入社会前需要完成一次心理角色转换,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是“社会人”,而非校园里涉世未深的“学子”.明确的身份认定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树立,不会掉以轻心.
而一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网络晒黑”是方法之一,但充其量只是一个发泄的工具,在口诛笔伐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若想最大限度挽回损失应去就业维权中心寻求相关帮助.专家更提醒大学生,在维护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在社会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及时调整,就算是“晒黑”也不要走“非黑即白”的极端,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也许眼前的受骗上当会成为长鸣的警钟,确保今后人生长路上的平安幸福.
--------------------------------------------------------------------------------
“晒黑”的理性与方法
把自己在实习遭遇不公平对待、参加培训班被欺骗、逛商场遭遇黑店、介绍工作遭遇黑中介等经历,“晒”出来,发泄心中不满、寻找解决对策、提醒学兄学妹,这种现象,在高校BBS中,日益增多.而那些参与“晒黑”的,也由此得一“晒黑族”的“美名”.
“大学晒黑族”的“崛起”,大致包括以下原因:一是网络工具的发达,如果没有网络的传播,想晒也没地方晒,最多在食堂或者班级;二是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与受挫能力,一些“不够黑”、“不是黑”的事情,被描述得“墨墨黑”,就是因为大学生以前受气少、受挫折少的缘故,甚至有些“少年意气”;三是社会上的“黑”、“假”增多,使人防不甚防,处处受骗,大学生遭遇这些事件,自然心中不平;四是维权渠道不畅,投诉无门,只有通过网络发泄不满,或者寄希望通过 “晒黑”,达到惩罚对方的目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应仅仅满足于通过“晒黑”,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调节一下情绪——虽然这样做未尝不可,更应该注意“晒黑”的理性与方法.
所谓理性,就是不要过分偏激、不是漫骂,而是有根有据,这样才能增加“晒黑”的“公信力”.把自己的不对强加到对方身上,由于被拒而造谣中伤对方,都有可能使“晒黑”成为展示自身“黑”之所在,而无法使“晒黑”成为大家维权的有效平台.大学生要明白,“晒黑”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了事,而是促进事情的解决,通过学生群体的力量,能“打黑”“治假”,督促管理部门对相关机构采取措施.
所谓方法,就是要通过学生群体的共同努力,通过合法渠道,积极维权.大学生在网上列出中介黑名单、商场黑名单、培训班黑名单,当然可以对周围同学选择中介、选择商场、选择培训班,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些被列为黑名单的,是否真正黑,是否应该因为其黑而关门,则应该由工商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调查与处理.而只有通过管理部门的处理,才可能更有效的减少其他人“被黑”的现象.
客观上说,正是由于一些管理部门的失职,才导致学生“晒黑”不断.而如果能通过学生晒黑,促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那么,则有可能促进社会良好秩序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