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杂志:走访摩托罗拉亚太区工业设计部
受访人_邱丰顺
全球手机市场成长最快的是亚洲,其中又以中国大陆为最。有人说:“如果中国大陆不买单,手机就不用卖了!”因此,摩托罗拉于2001年在北京成立设计中心,并延揽原任台湾飞利浦资深设计师邱丰顺担任亚太区设计总监,负责亚洲区未来的手机设计走向。
带着浓厚的兴趣,我们走访了MOTO的亚太区工业设计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访人简介
邱丰顺 Kumo Chiu
(2001-2006) Motorola Consumer Experience Design亚洲部设计总监
(1996-2001) Philips Design台北 资深产品设计师/External Business Account Manager
(1993-1996) 台湾蓝天电脑公司 工业设计主管
(1992-1993) WECAN设计发展公司 产品设计师
曾荣获2000年德国汉挪威IF大奖,1995年台湾国际钟表设计大赛金奖。作品入选2000年Michael de Luchi设计年鉴及多本权威设计杂志。
Motorola Consumer Experience Design
Motorola的设计部名为Consum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其独特的设计流程基于对最终用户研究的深度了解。Motorola的高层表示:用户体验设计让Motorola由产品与技术导向的公司转为用户中心导向的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1:CAID(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应用相关
“CAID软件的功用是让设计师能更容易的表现设计概念,快捷性最为重要。比如在Philips Design,大约在10年前设计表现是用ProE,后来改用ProD,直到现在较为便捷的Alias和Rhino。MOTO的设计部在CAID方面也是以Alias和Rhino为主。当然对于设计师来说,最关键的是概念,因为那不是很多detail的东西。我甚至觉得要表达想法,用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就足够了,何必花太多精力去学习3D软件?”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很多工业设计公司,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高效率,同样需要设计师在CAID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方面的技能,有些设计师会直接运用ProE建造工程模型。但在国际性的大公司,情况则不同,设计师专心于设计概念,通常会在完成草图后接着进入模型的制作。”邱丰顺也同时强调:“产品设计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在从概念草图到模型制作的部分,后期的CAM只会让你的设计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话题2:创意与电脑技能的比较
“在我开始涉足工业设计领域时,电脑辅助设计还不算发达,极少大公司才会拥有像Alias这样非常昂贵的软件,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接触CAID的机会很少。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电脑十分普及,当然还有盗版软件的流行,CAID成为新一代工业设计师的必修课。”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电脑软件的运用能力对设计师至关重要,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比如国内的NOVA Design里,他们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CAID部分有专门的员工负责,他们帮助将设计师的概念成形,好比设计师的手一样。同样我们可以类比到电影行业,导演和主创人员开始都是用手绘来表达想法,这是比较creative的部分,至于如何实现则交给技术人员了。”
“评判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不是在于电脑的表现,人们会谈论这是中国的设计还是某国的设计,而不会说这是某国的rendering这样的话吧。”
当问及电脑技能是否列在MOTO设计部员工招聘的标准时,邱丰顺笑着指指一旁的刘传凯说:“他就不会3D啊,以前会一点,后来放弃了,没有与时俱进。”接着又补充道:“不过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设计能力强的工业设计师,他们的电脑技能通常也很强。我们MOTO设计部的成员也都是这样。”
话题3:工业设计与品牌形象
“一个企业的品牌受广告宣传和产品本身两个方面的影响。目前中国大陆的企业打品牌的意识很强。他们会在广告宣传方面下很大功夫,比如会花高价请明星做代言人等,但在产品本身却是弱势。”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大企业并没有固定的产品形象,他们通常会为了某个案子找一家国外知名设计公司去做,另一个案子又会找另外一家设计公司,有时自己的设计部门也会做一些案子,这样产品便呈现出千奇百状的面目。我觉得国内企业缺少的是把握设计方向的主导人,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总监。总的说来,我觉得中国大陆企业的设计组织还不够完善。”
“反观那些国际性的企业,品牌是透过产品来认知的,任何一家国际化的大品牌都会有自己鲜明的产品特征,即使产品上没有logo,也能很轻易的被识别。他们的设计部门在发展新的案子时不会单纯的就事论事,他们会考虑有关产品形象的方方面面,例如公司的历史、现有产品的状况、将来的发展目标等等,并试图在几者间找到和谐点。”
话题4:从设计创意、消费者的品味落差及市场角度评价产品设计的优良
“关于TCL的一款镶嵌宝石的手机。很多人看后会认为很‘俗’。据我所知,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国际设计师都对这款设计摇头。但它的销售状况的确非常不错。于是问题就来了:‘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好的设计?’或者说:‘在中国,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的脑中已经很久了。记得三年前我的老板问我:‘如果和你合作的SALES或Marketing说,如果他有一个设计非常丑,但是可以卖大钱,你怎么办?’。我说:我还是会坚持我的品位——太丑的东西,我是不会让它成为我的设计的!”
“可能目前的中国市场还是需要有一些‘虚浮’的东西,但我认为TCL的设计并不是最好的设计,应该还是有更好的设计来解决,TCL的设计远没有到达那个程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设计很俗,甚至有些暴发户的心态。”
“的确,许多中国民营的老板很厉害,他们是最了解中国市场的,他们非常了解老百姓想要什么。他们指导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有时会直点‘要害’。设计师实际上是老板的左右手,老板叫他画什么就画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师的价值就贬值了。”
“随着社会的开放、国际化,国内人的品位也会国际化。头一次放个钻石很吸引人,再搞钻石就不一定了!消费者永远是喜新厌旧的。坦白讲,对此类设计我并不感到乐观。如果TCL的设计团队不能进一步提高相关产品的品位,就一定会遇到瓶颈,MOTO也是这样,例如V70是个好创意,但如果再出个V80就不吸引人了!”
话题5:中国市场的“深度问题”
“一个让一些国际设计师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中国市场的深度问题,或者说是消费者的口味落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在变革时期的社会,消费者的口味落差非常大,这与许多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美国也有城乡的品位差异,但不像中国这样明显,这么多的层次!随着国际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人群的欣赏品位会提升,但同时会有更多的人群跟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许多年以前的产品仍然在销售、而且销售状况非常好的原因!”
话题6:有关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
就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的差异,KUMO表示:“国内的设计本科课程会有2年的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余下2年去完成有关设计的教育。而国外设计学校的4年课程几乎全是针对设计的,其中像手绘草图的练习便会持续3年,每周30-50张的练习量,整整3年!相比之下,国内院校的手绘训练往往只有2个学期,这样设计的基本功就显得很弱。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反而过分迷信电脑,花费大量时间在电脑软件上。”
“如此的教育不完整若是再加上国内企业尚不完善的设计管理,设计师便没有机会接触好的案例,于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设计师就会无法更好的成长。这样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谈及国内设计毕业生出国留学的问题时,KUMO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是能获得一些生活经验,学校里教授的只是一些基础技能和工具。作为设计行业的学生应该在学成后参与到国外的设计工作中,感受一下国际化的设计氛围。若是学成后立即回国,帮助就不是很大了。”
“对设计专业来说,文凭并不重要。关键还是透过作品看你有没有想法,因为这是你能否为公司发展提案的最好依据。电脑技能相对并不十分重要,这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起来。”
话题7:设计概念的发展
“第一,对设计师来说,天赋占一定的因素;第二是观察力,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体验,所谓的观察力就是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灵感,融会到设计中去。”
话题8:国内外工业设计的差距
“当然是有一定的差距。国内企业还没有感觉到设计的价值和重要性,很多案子只是在做copy,抄抄改改便投入生产。同时设计进程也存在问题,工业设计本应是概念设计和结构工程同时并进的过程,但在国内的一些企业里,先是工程师完成内部结构,接着让设计师包一个外壳。工业设计成了包外壳的工作,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