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犀牛)中国技术支持与推广中心

标题: 交个作业,一些讨论&请教;还有一些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2:27
标题: 交个作业,一些讨论&请教;还有一些感想
呃,影大(和星星老大)的那本书入手也很久了(见http://bbs.rhino3d.asia/viewthread.php?tid=12837&page=3&authorid=25505 );认真阅读完后感觉还是找个东西练习一下学习到的这些建模思路。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边学边练。现在终于把建完了,交个作业,放上来请各位大侠拍砖。
先来一张所谓“渲染图”(其实是RHINO 5.0版新增的rendershadow显示模式的截图,85mm焦距,8x反锯齿在shadow模式下仍然比较严重的。因为阴影质量你无法开到那么高,我安的是64位版也crash过一次)另外只在PS中加了一点glow光效。论坛附件有512k限制,故压缩。



这次RHINO V5的升级会比较给力,在调材质和布光时能明显感到各个材质面板的改进,甚至render菜单还有类似VRAY的skylight面板。对以后的外挂渲染器插来说将提供更丰富的接口。
下面是其他的分面图和一些细节。对于三视图交代的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只能尽量仔细看图片来接近。特别是三视图无法看清的腰部特征,个人感觉做的比较失败。但也奈于时间和精力无法修改幅度太大。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2:29
OK,发图真不容易啊,继续,分面图






取消ISO隐藏,有些面由于考虑不周到,也没有再优化了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2:31
再来,一些细节


比较满意的还是屁屁,嘿嘿。






over,下面写一些遇到的问题,希望走过路过的各位TX能抽空讨论下。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2:36
对rendershadow模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见附件的原始截图,另外一张是相同参数的render模式截图。可以看到区别蛮大的。
希望J大有空能谈谈rendershadow的一些知识~~~呵呵
123.zip (1.43 MB, 下载次数: 335)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2:41
OK,问题来了。
第一个是各位高人对于转化mesh有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参数组合,特别是对于车这种大件。(我的模型单位是mm,尺寸是按原厂数据输入的)
下图为我转整个body用的参数,可以看到效果很不错,但缺点显然,整个车漆覆盖的外表面差不多110万面。机器比较吃力。
所以特别希望各位能分享下。

作者: simonchen    时间: 2011-7-31 23:09
先赞一个!!这车做得真棒啊!!!
作者: boris_ping    时间: 2011-7-31 23:16
变3里声波的地球形态,这模做得真精致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3:24
这个时间点发帖静悄悄,哈哈哈~~~
第二个问题关于车头分面的。
我看了benz和volvo最近很多车型都是这种进气突出的设计,我认为很复古但很耐看。






突出程度以SLS最夸张,对我来说头疼的即在此,这块地方分面我设想了很多方式都不可行,要想精确的匹配进气后边缘的性质就需尽量用拆面来分,但是过渡的地方有难免不用剪切面,我不是1span控,但是也想知道高手们对此地方的处理思路。
想到咱也不是做A面的,也就释然了,于是大胆采用一种另类方式,一块面trim来搞定,如下图各位一看就明白了。这样做缺点也很明显,需求开历史投影慢慢拉点来逼近。但是不推荐


幸运的是最近我在alias坛子中发现一位哥们的方式,也算是一种参考,但我觉得这种方式很难控制整体的形状。
http://students.autodesk.com.cn/forum/viewthread.php?tid=9607&extra=page%3D4
所以希望各位高手前辈不吝赐教,多多提供下您们宝贵的思路。(影大,好久没看你出手了~~~)
我附上对其4视图的模型,里面是早前用这种trim方式的测试面。各位有空玩玩吧。
test1.zip (369.78 KB, 下载次数: 234)

test1.zip

369.78 KB, 下载次数: 205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7-31 23:27
呵呵,这么晚还在线上,多谢二位的褒奖。变3还没看过~,呵呵。
另外还有一些学习方面的感想,今天太晚了,明天继续

~~~各位同好,早点休息~~~~~~~~~~
作者: THREE    时间: 2011-7-31 23:27
你要转换干啥,RHINO直接可以渲染的啊
作者: fengyun319    时间: 2011-8-1 08:36
模型直接的很漂亮!顶了!
作者: A_Surf    时间: 2011-8-1 08:52
强到爆了,分面好帅。楼主交个朋友吧,记得你顶过我的帖子并且交流了呢。346915073(Q)。最近认识一个alias高手,分面也很虎,额……总之融会贯通的吧,研究分面,对学习犀牛或者alias来讲都有好处。这是他在billwang上面的帖子,做的车子跟楼主你一样都是SLS。(http://bbs.billwang.net/t389072/
作者: jiandie100    时间: 2011-8-1 09:41
无限崇拜中。。。出个视频教程吧!
作者: guilinbenben    时间: 2011-8-1 13:32

无限崇拜中。教教小弟吧!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1 17:13
10# THREE 三哥,,的确rhino自己能够渲染,3dm也能被KEYSHOT等独立渲染器直接读取。我主要想能够了解一些速度/质量兼顾的render mesh参数组合。
我自己尝试的时候基本没有头绪,很多参数变动很大之后,面数居然没有任何增减!?
另外,牛牛默认的“smooth&slower”组合,对付大面没有问题,但倒角(G1,G2)部位都会出现这种不好的情况,我认为如果render模式出现,那么VFR,KEYSHOT这些渲染器读取的mesh数据就会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把参数调高,这种倒角部位就正常了(这些倒角部位都是PIPE切割后blendcurve再双轨生成的,不是用的实体倒角)。所以我认为是mesh参数的问题。


希望能有高手谈一点设置的心得~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1 17:31
12# A_Surf
A_Surf兄,我会加你Q的,只是我平时Q几乎不用。你提到这位bill上的ALIAS仁兄其实跟我提到的Autodesk论坛的那位是一个人,因为两个贴子的图一模一样,我在人人网也找到了这位哥们(应该也是他)的一篇教程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82028/333166178


to guilinbenben和jiandie100二位仁兄过誉了,我也是通过影大的R8教程才算是了解了一点门道。实力我自己最清楚,远远达不到”教“的程度,只能说把制作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高手的指点。
作者: o心灵o    时间: 2011-8-1 19:21
做得很不错.....
作者: clark    时间: 2011-8-1 23:31
真好啊做得,无限羡慕中
作者: jiandie100    时间: 2011-8-2 08:21
大哥能发个影大R8的教程吗?
作者: zbslee    时间: 2011-8-2 09:29
请问楼主 那个引擎盖上的那两条渐消面怎么样制作有具体的思路吗?
作者: shadow    时间: 2011-8-2 11:16
做得真帅。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2 19:58
19# jiandie100 显然没有办法发,这个得自己买书啊,不贵哦~~~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2 19:59
21# shadow 多谢影大鼓励!
请问影大对那个分面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作者: shadow    时间: 2011-8-2 22:33
21# shadow 多谢影大鼓励!
请问影大对那个分面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saki_luo 发表于 2011-8-2 19:59

分面还不错。
要说不足之处,就是有的地方形不是太准。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2 22:57
24# shadow 影大说的对,的确有些地方是硬伤,对形体的把握还要加强。主要是我完全是个业余爱好者,只能靠有限的观察能力,还得深入练习啊。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2 22:59
20# zbslee OK,我来抛个砖。
这个渐消是一种最简单的类型,论坛中有大量好贴论述。我在16楼也提到了一位alias哥们的做法
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82028/333166178
下面是我的做法,仅供参考,还望各位高手指正。
首先要明确我的方式是基于我的引擎盖是一块整面这个前提(PS,前面也提到,这个整面做法仅一种另类做法,算不上这种分面的优解),如果是拆面来做这个引擎盖,那么这个渐消的做法可能会和下面的有出入。
1,有此基础面,首先分割为两块,都需缩回控制点,这里我的外侧面是直接分割ISO,如果你引擎盖大面的CV铺的很顺,其中的ISO跟这一条渐消特征一致,则完全可以分割ISO,否则就要trim了。


2.对内侧面进行拉点,建议用UVW方式来拉,比较好控制。


3.最简单的SWEEP2搞定它.对于这种过渡面,我个人不推荐一个面来搞定,因为我在autoer论坛看到有人提到A面做法不太推荐这种S型反曲面,当然NURBS无所谓的(http://bbs.autoer.cn/read-htm-tid-39132.html)所以我的做法如下,


两边外侧一边G2,内侧一边G0,再剪裁、再SWEEP2即可。都差不多。


OVER,其他的细节做好当你做分缝时候,有些剪切面可能可以做到提取边界来重新优化,毕竟很多小面是具备这个条件的。

多多交流..........
作者: zbslee    时间: 2011-8-3 17:12
26# saki_luo
  非常感谢 这个思路很好 最近也在准备做这个车!! 希望可以得到楼主朋友的指导! 很感谢你的答复。 很有参考价值 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作者: zbslee    时间: 2011-8-3 17:16
再赞叹下楼主的细节制作~!!  非常不错  楼主就是我的目标了~!!
作者: ifengxu    时间: 2011-8-3 17:25
真牛B...
作者: 米齐    时间: 2011-8-5 08:41
高,实在是高!
作者: yacool    时间: 2011-8-5 08:56
顶lz
作者: luckeystar    时间: 2011-8-5 11:45
楼主做的车真棒!关于mesh设定我做了特别研究,以最少量的面和尽量多保持细节为目的,我的mesh设定在本书数据交换12.2和12.3小结有详细介绍,请你不妨按照书中设置来试试看,我的设置主要就是针对大型复杂的模型来做的,一般用普通设置需要上百万面都能控制在10万左右。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5 21:21
星大!欧卖糕的~见到您非常高兴非常感谢您的回复!不得不表达一下对您的敬意!
我现在还记得我大二时买的您的第一本书的情景(不幸的是后来毕业遗失了这本,非常遗憾)。还记得当年活跃的ChinaVFX论坛中看各位前辈的一些帖子。

其实我本科学的计算机,毕业后做的核电站设计,这么多年来RHINO都只是一个业余爱好,看多练少。但是我非常赞同深蓝说的:“Rhino的魅力实在太大,适合我这种经济和头脑都比较平民的用户”,所以始终保持对RHINO的关注。我相信像我这样的非ID行业的牛牛爱好者还有很多吧,这也体现了犀牛的魅力非常之大。

不得不说,当年这一拨国内的早期布道者为今天牛牛的普及做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么多年来国内出版的优秀RHINO书籍我都尽量会买来收藏(有收藏癖?能认真看完的基本没有,汗啊!)。今年过年时拿到您这本书的第二版时我才知道我错过了当年第一版非常精彩的内容~~

呃~~~~心情实在鸡冻,秀一下目前手里的RHINO书籍。绿色那本作者是郑少伟先生,当年好像也是VFX的斑竹吧,非常牛逼的一位。不过这么多年好像没怎么看到他的消息(难道一直在潜水?呵呵)。



再次向各位RHINO前辈和论坛(包括友坛)中无私奉献的高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 luckeystar    时间: 2011-8-6 20:15
saki_luo,没有想到您也是当年VFX风光时候的活跃分子哦,可以看出您现在rhino建模水平相当高了,祝贺你!非常开心你也有我第一本书,真是幸会啊。我认为作为业余爱好者其实反而更能体会建模的乐趣,因为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在这种条件下,往往能做出更为优秀的作品来,尤其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抛弃了行业的框框,加入您个人的想法,就能让人眼前一亮。谢谢您和我们大家分享了您的作品,看着您做的车让我心情非常愉快,也谢谢您对我个人的鼓励!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6 21:28
本帖最后由 saki_luo 于 2011-8-6 21:30 编辑

呵呵,当年VFX的页面配色跟现在Shaper3D的感觉蛮像的,很舒服的感觉。因为有交流的平台,我重来没有感觉到寂寞,虽然周围没人懂这些东西,但是每天能逛逛论坛就开心的不行了。

我哪是活跃分子哦,标准的潜水员,当年就是看各位高手的作品顺便凑热闹,连门都没入。
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有人向您发帖提问时,把你id中漏了一个e,变成luckystar,貌似还比较通顺。结果好像是被您本人进行严肃的纠正。哈哈,所以我要是写你的id,肯定不敢漏掉这个e。
建议您换回当年那个星星笑脸的头像,非常有亲和力。

现在emule上还是能够下载到这第一本书,但是扫描的非常模糊。所以对于书的遗失我是非常遗憾。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书除了工设产品和车的例子外,还有非常少见的人头建模,这在之后的各RHINO书中几乎没人涉及,不得不感叹您当年在各个方面的探索。现在NURBS建人体也仍然是要求相对较高的方式。

我在06年快毕业~10年工作头几年因为学业工作上的繁忙,完全放弃对犀牛和三维行业的关注,所以我至今都不清楚当年的VFX为何为沉寂下来,对此我也非常好奇?
当然也错过了Shaper3D和Rhino3D两大牛坛崛起的过程,幸好论坛的开放态度对我们这些新注册者来说能够方便的进行恶补。
想当年国内最牛逼的Rhino高手都聚集于VFX,D大的BMW神作及其心血《魔典》将做车的气氛带至又一个高潮。郑少伟的NOKIA手机和书中总结的那几种经典渐消也是让人醍醐灌顶。
总之,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美好的回忆~~~~

希望星大以后多出著作,我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
作者: luckeystar    时间: 2011-8-7 09:21
本帖最后由 luckeystar 于 2011-8-7 09:23 编辑

谢谢小luo的提醒,我已经换回自己的头像,依然还能转哈哈。至于VFX为何沉寂,我也不清楚,因为碰巧06年之后我也忙。所以现在看来原因好像都差不多,你06年之后也因为毕业,郑少伟差不多那时候也毕业,Dixon大侠也毕业,Money也毕业,而已经毕业过的那时候又忙着各自事业,或者又为了买房子而忙,或者有的版主有了自己的公司。不妨这么看当年的VFX,就像一所大学,大家学了几年之后也都毕业了,而这所大学是不盈利为目的的,所以不招新生的,因此也就人走楼空了。但是这样其实挺好,给大家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再次感谢你对我的书的鼓励,有机会一定再争取写下自己的经验。
作者: Jessesn    时间: 2011-8-7 23:20
几天不来,发现猛贴了,这个要加分鼓励一下。
楼主的效果真不错,分面很干净、整洁,真是不错!

关于 Rhino 5 的 RenderedShadows 显示模式,在R5刚刚开始支持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非常小的教学,地址如为:http://shaper3d.cn/?p=188,  现在的改善更大,比如能直接支持AO。 RhinoRender我们也有重新写新的核心,为新的Toucan,算法接近2.5代的渲染器,后面忙完手上的事情我会把我测试的一些图片放上来和大家分享。

Ps:Luckeystar大神的头像真亲切
作者: saki_luo    时间: 2011-8-9 23:01
来晚了,多谢J大的资料,非常受用,AO这几年的确是热点,优秀的算法能够给建模者带来非常棒的体验。
也非常感谢J大的加分鼓励啊!!!

星星老大头像太经典了,嗷嗷的啊~~~
作者: lzm_16888    时间: 2011-8-16 13:42
做的不错。。。。。。。。。。。。。
作者: PLBB    时间: 2012-3-5 16:47
强帖留名啊~~非常赞~~~顶
作者: PLBB    时间: 2012-3-5 16:48
强帖留名啊~~非常赞~~~顶
作者: jason053    时间: 2012-3-6 17:51
非常棒!!值得好好学习!!
作者: yuki    时间: 2012-3-14 15:02
赞一个··
作者: ncmooc    时间: 2012-4-14 22:12
狗仔队要求爆一爆更过犀牛老大的行踪
作者: 7080279    时间: 2012-4-28 17:46
学习学习啊,好贴
作者: design1529    时间: 2012-4-30 09:13
学习了,
作者: dicsun    时间: 2012-5-10 22:03
经典,真的不错。
作者: billxy    时间: 2012-5-10 22:19
学习,好贴
作者: Leee    时间: 2012-5-24 10:49
经典啊good!!
作者: rokkor    时间: 2012-6-30 17:30
强帖留名!! 新手膜拜来了 我明年毕业。。
作者: anikidesign    时间: 2012-7-4 11:59
想问问星大为什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称dixon老大为大侠,当年的ChinaVFX确实是风云涌动,第一批的开拓者都成了高手,不过面对新的境遇,不少离Rhino也越来越远。。。
作者: simonchen    时间: 2012-7-4 13:21
想问问星大为什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称dixon老大为大侠,当年的ChinaVFX确实是风云涌动,第一批的开拓者都成了高手,不过面对新的境遇,不少离Rhino也越来越远。。。
anikidesign 发表于 2012-7-4 11:59


星大提及的人名,当年在VFX论坛的Rhino版块都是版主级的!高手中的高手!当年的VFX论坛有N多的技术持论和练习帖子!

怀念一下.....
作者: cs0520xm    时间: 2012-10-11 12:56
先赞一个!!这车做得真棒啊
作者: kimiiyo    时间: 2012-10-11 17:59
做得真靓................
作者: cs0520xm    时间: 2012-11-10 14:38
太厉害了
作者: 一路向北w    时间: 2012-12-13 08:28
很强啊
作者: 青蛙    时间: 2013-5-31 17:58
哇,做的非常好




欢迎光临 Rhino(犀牛)中国技术支持与推广中心 (http://bbs.rhino3d.asi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