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犀牛)中国技术支持与推广中心

标题: 非线性参数化设计与建造听课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2 15:34
标题: 非线性参数化设计与建造听课笔记
本帖最后由 xielanmin 于 2011-7-22 19:57 编辑 有幸参加一个参数化建筑的沙龙,与会者大多活跃在国内乃至国际参数化建筑第一线,静坐后排,听大家各抒己见,颇有一番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的感觉,不敢独享,会议笔记罗列如下: (注:与会者包括徐老师等高人,发言是徐老师主持,交叉进行的,所以不能把每句话对应哪位老师说的,所以直接把笔记列上了,如有遗漏,还请不要见怪)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2 18:45
因为第一次参加这么多大师级高手的盛会,略有小紧张,只有讲到建筑参数化相应自己专业能做时多少有些缓解了~~~

1.JPG (99.19 KB, 下载次数: 22)

1.JPG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2 18:49
近年参数化建筑频频遇见,感叹学生在学校所学有所欠缺,分析犀牛软件的使用人群,阐述理论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全方位关注中西方设计,并依此展开讨论。

5.JPG (130.71 KB, 下载次数: 23)

5.JPG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2 19:14
阐述建造与建构的不同(对不起这节没听明白),我们的现状就是:天天都在解决问题,但天天都在困难当中,名词点:建筑实践、材料分析、超维材料、各大学的STUDIO学院。 参数化设计的现状:在中国,建造成本和机制、复杂曲面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把连续曲面成本和时间控制简单化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参数化设计的深入:中国建筑人才培养和建筑行业的苏醒、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大机会来实现中国建筑参数化,问题是建造出来后,与世界水平比较,还是有差距的。参数化能改变和影响城市化和迅速扩张。但是影响很多其它因素:城市压力、城市文化、形式主义以及建筑功能。 参数化设计重点:注意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过俊:深化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参数化设计与西方的不同:他们致力于让建筑更方便更有意义,我们思想根源不一样,复杂程度和思维方式不同,同样的建筑课程,国内7周学习完,而在国外要花上一年时间来掌握。 通过互动模型的展示,告诉我们模型和现实生活的建筑的差别。 在香港,建筑师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向前发展。 整合资源---是数字化建筑推动的有利因素。 建造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发展的阶段:古典美学-->现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 设计的意义:听听自己心底的声音。 亚洲地区都很接受参数化。 2001 2002年 是参数化在中国的开头年,狭义上理解建筑技术,从设计到建造整个过程艰难地向前推进。 介绍新加坡高层住宅实际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甲方要求的高入住和要求统一便捷的施工方案,导致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最终要由设计方强烈建议保留一些原始的创意同方案,如保留每层截面的不同而造就外立面扭转效果---这样,每层阳台都会不同。 整体参数化的运作,需要一开始就确定的平台的支持,要求现场施工中发现的大批量同种问题能在整个平台上通过统一调整进行综合管理。 建筑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结合体,即使非线性参数化的问题解决了,建筑的问题依然存在。 非线性设计会成为今后建筑的主流。 最后讨论的中心,是担忧:如果技术成熟,那么复制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如何让学生认真投入到数字化建筑中去,会软件,也会设计。 最后希望此次沙龙是个原点,以此为基准,向前发展~~

2.JPG (100.68 KB, 下载次数: 22)

2.JPG

3.JPG (88.61 KB, 下载次数: 22)

3.JPG

4.JPG (100.52 KB, 下载次数: 18)

4.JPG

6.JPG (145.28 KB, 下载次数: 18)

6.JPG

7.JPG (67.17 KB, 下载次数: 30)

7.JPG

9.JPG (112.09 KB, 下载次数: 20)

9.JPG

10.JPG (107.75 KB, 下载次数: 33)

10.JPG

11.JPG (150.71 KB, 下载次数: 34)

11.JPG

12.JPG (109.91 KB, 下载次数: 26)

12.JPG

13.JPG (94.86 KB, 下载次数: 19)

13.JPG

14.JPG (135.21 KB, 下载次数: 16)

14.JPG

15.JPG (46.4 KB, 下载次数: 21)

15.JPG

16.JPG (83.97 KB, 下载次数: 28)

16.JPG

17.JPG (79.74 KB, 下载次数: 19)

17.JPG

18.JPG (68.74 KB, 下载次数: 26)

18.JPG

19.JPG (69.26 KB, 下载次数: 19)

19.JPG

20.JPG (73.91 KB, 下载次数: 22)

20.JPG

21.JPG (74.71 KB, 下载次数: 25)

21.JPG

22.JPG (76.95 KB, 下载次数: 26)

22.JPG

23.JPG (107.52 KB, 下载次数: 23)

23.JPG

24.JPG (103.81 KB, 下载次数: 23)

24.JPG

25.JPG (70.74 KB, 下载次数: 29)

25.JPG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2 19:32
本帖最后由 xielanmin 于 2011-7-22 19:35 编辑 呵呵 发两张笔记的手稿吧 保真 ^-^ 其实记得凌乱 字也歪歪 看不清请无视~~~~ 最后,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群里各们大佬,两个问题: 1,DP 全称是什么 ,设计师说是基于CATIA的,但不知是什么; 2、建造和建构?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26.jpg (177.87 KB, 下载次数: 20)

26.jpg

27.jpg (207.47 KB, 下载次数: 25)

27.jpg

作者: Jessesn    时间: 2011-7-22 23:57
看到蛮多熟悉的面孔, 楼主辛苦了!
作者: boris_ping    时间: 2011-7-23 15:48
本帖最后由 boris_ping 于 2011-7-23 16:11 编辑 Q:DP是什么? A:DP即Digital Project,是盖里科技基于达索的Caita平台上开发的针对建筑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工具,成功案例有古根海姆美术馆,奥运鸟巢,凤凰卫视那个环 等,好比AutoCAD平台上开发的有天正,Catia平台上是DP,这个比喻只是为了便于LZ理解,实则不太贴切,我这么比喻容易被DP粉丝喷一脸盐汽水,因为身价背景差太多了,Catia是造飞机的,但就数据结构而言都是制造业通用格式,所以起初学rhino的不必急着调枪头,据我经历和所见所闻许多实际项目中也都是rhino起头的,后期才给到DP这样的软件中的。如果业主不要求造出来的房子能飞的话,那么条条大路同罗马,就目前业内舆论对DP有人云亦云和些许神化的倾向,LZ可以先了解下,参考下其部件零件互相装配的工作机制和一些参数化设计的思路原理,对工作也是很有启发的。 Q:建造和建构的区别? A: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好比人家问到底什么是BIM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理解是:提出建造和建构的概念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方案参数化造型再漂亮不落地等于0,加之像广州歌剧院这样造型风骚,纳税人烧钱,但施工质量低下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这类概念的提出突出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或是参数化设计技术归根到底要能落地实施的愿望。因为目前参数化设计很热很浮躁,绝大部分还是留于方案理念,有哗众取宠之嫌,提出建造和建构另一个目的,我的理解是参数化设计应从目前方案找形向设计深化、构造优化以及为后端工法工艺服务
作者: boris_ping    时间: 2011-7-23 17:08
6# Jessesn 我也看到几个熟的面孔了,不是生的
作者: a.inception    时间: 2011-7-24 14:08
这些老师感觉在全国都在巡回演讲。
作者: boris_ping    时间: 2011-7-24 21:27
9# a.inception 上海话讲这叫扒分,拉米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5 12:28
感谢boris_ping的解释 我记下来了 谢谢!
作者: 402303568    时间: 2011-7-25 13:28
呵呵 支持~
作者: jiandie100    时间: 2011-7-25 17:47
三个马读什么字?
作者: 289147656    时间: 2011-7-26 00:40
本帖最后由 289147656 于 2011-7-26 01:04 编辑 用心记了很多,但完全没重点。 我的个人感受是,前半段基本围绕在学院派的参数化阵营中,老师们(央美、同济、华南理工等)所做的,所想的一些事情。file to file的实现似乎就在眼前了,老师们慷慨陈词,总结过去,放眼未来。 然后到了王振飞王鹿鸣和徐东昕的时候,话题突然转变。大家开始不谈所谓理论了,话题基本围绕在如何在实际设计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几个人纷纷表示,在国内的大环境下,众多项目利用了国内人多价廉的劣势作为优势,采用相对低技的方法把各种所谓参数化的设计建造出来。 甚至到了后面zaha事务所的林峰,放着炫目的ppt,确全盘都在讲述与甲方斗智斗勇的“心酸血泪史”。 讨论的过程挺有意思,反映了国内参数化教育,设计实践和施工脱节的现状,这种现状会在长期一段时间继续下去。
作者: 289147656    时间: 2011-7-26 00:58
我从07年对参数化的热衷,到逐渐趋于冷静,也一直在思考相关的问题。 我一直没能耐心把grasshopper学下去,更没有兴趣摸catia和编程,是觉得现在所谓的非线性所谓的参数化和工具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更像是巴洛克或者洛可可——华丽的矫饰附着在没有思想和灵魂的躯体上。 另外,泼泼冷水,mad基本不是“参数化”。我所了解的大多数mad项目(09年以前的),基本都是人工调整的造型以及埋在后面的思考。 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的大脑。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6 11:42
感谢289147656精彩评论,现场主题的确如此,第一次参加沙龙,突然贴面接触好多新东西,想记的太多,太多~~~




欢迎光临 Rhino(犀牛)中国技术支持与推广中心 (http://bbs.rhino3d.asia/) Powered by Discuz! X3.2